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以大单元学历案为载体的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探索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金马学校“第十届金石杯AI循证赋能教研”绿色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持续火热开展。
本次活动仍然以教研组为赛课单位,按“课前概述+课例展示+现场答辩”的三段式教研模式展开。
三年级语文组
三年级语文组由张凌铭、李艳丽、武晓莉和三位教师代表参赛。
课前,张凌铭老师从单元主题、量表开发、AI数据分析和活动设计调整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进行单元设计说明。
课中,李艳丽老师展示课例——《我变成了一棵树》,紧扣单元主题与要素,借助多样教学手段,融入AI技术,由扶到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呈现精彩课堂活动。
课后,武晓莉老师现场抽答辩,结合李老师的教学手段与单元主题,详细剖析了课堂如何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想象力,展现了单元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的有效落实。
体育组
体育组由马涛、陈冬梅、甘元瑜三位教师代表参赛。
活动伊始,马涛老师作为课前陈述人,以《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大单元设计说明。他详细阐述了设计依据,紧密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设计创意、教学实施到教学特色,全面解析了单元设计的整体框架与核心理念,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课中环节,陈冬梅老师以马老师的设计理念为指导,进行了生动的课例展示。她巧妙创设“龙马杯校园篮球班级联赛”情境,通过“红绿灯”游戏、“运输大作战”等趣味活动,将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融入其中,结合德育,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术要领,提升了安全意识。
课后,甘元瑜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答辩与总结。他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结合课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阐述了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强调了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的紧密性,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低段数学组
低段数学组由贾晓蓉、柳景翠、徐琴、付艳、周妮五位教师代表参赛。
活动伊始,贾晓蓉老师和柳景翠老师进行课前陈述。贾老师从单元解读出发,精准把握教学内容脉络,为教学探索锚定航线;通过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搭建起观察学生学习动态的“风暴瞭望塔”;明确教学目标,构筑起教学启航的坚实码头;最后聚焦课例,开启教与学的深度探索之旅。柳老师则围绕“算法多样化和算理表达的双向建构”这一观察点,详细介绍了观察量表的设计理念,为后续课堂观察与评估提供科学指引。
课中,徐琴老师带来精彩展示。她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小兔的派对现场,成为了这场数学之旅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整十数加减法算法和算理,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会操作、会计算、会表达的能力。整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付老师和周老师进行答辩。他们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板书等方面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二年级语文组
二年级语文组由杨思敏、帅思莹、马倩三位教师代表参赛。
课前:单元统整明方向
杨思敏老师以“品语言之美,悟成长之道”为题阐释单元设计。她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剖析“寓言故事”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理解比喻修辞,借文本对话体会角色心理,联系生活感悟“坚持自我”的目标。强调以生为本,用观察、模拟对话等多样活动提升学生语言与情感素养。
课中:情境交融启思维
帅思莹老师执教《大象的耳朵》亮点频出。课堂以“猜耳朵”游戏开场,自然引出大象耳朵特征;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疑问句表达,借助心理变化图谱梳理故事。“小剧场”活动中,学生分组演绎并创编对话,在结合生活经历的讨论里,得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成长启示。整堂课以问题链驱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答辩:量表为尺析策略
马倩老师在答辩时,依据课堂观察量表,从目标达成、学生参与、互动效果三方面分析,多样化活动落实学习任务,超90%学生主动发言,同时以开放性提问推动深度思考;深化“问题链”与“评价量表”融合,优化教学策略。
金马学校“第十届金石杯AI循证赋能教研”绿色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不仅是教师教学风采的集中展示,也是课堂活动设计的思维碰撞,更是学校在AI赋能教育领域的一次探索。未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研改革,积累AI循证教学的实践经验,推动课堂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双提升,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筑牢坚实基础。

图文:各教研组
编辑:陈宇瀚
一审:李美
二审:张琴
三审: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