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循证赋能金石课堂 教研革新助力提质增效第十届金石杯赛课活动二

       在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发展中心的精心筹备与组织下,金马学校开启了 “第十届金石杯AI循证赋能教研” 绿色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素养导向,以大单元学历案为载体,推进AI循证教研实践,旨在助力教师成长、教研组建设以及学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

       本次赛课活动采用“课前概述+课例展示+现场答辩”的三段式教研模式,各教研组以赛课单位积极参与,展现出高涨的热情与扎实的教学功底。


高段数学组

高段数学组由吕达娟、梅箫、周白茹 3 位老师代表参赛。

       吕达娟老师从学历案设计依据、核心理念、课堂观察工具、实证改进策略及未来方向五方面展开分享,深入阐述教学研究过程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梅萧老师执教《分数除法(一)》,以问题链为导向,精心设计“基础层—进阶层—挑战层”三级问题链,有效驱动学生从操作体验向抽象建模进阶,成功破解分数除法算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认识”的过程,在大胆表达中埋下推理意识的种子,在合理想象中让几何直观生根发芽,在实际应用中让运算能力枝繁叶茂。

       周白茹老师就本次课例研究中教研组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进行答辩说明,从基础层次、挑战层次、预设与生成等方面详细阐述,并对后续的改进方向提出展望。


道德与法治组

道德与法治组由黄丽沙、蒋吉、张爱媛三位教师代表参赛。

       黄丽沙老师在课前概述中,以“小学思政课堂学生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了“情境驱动—合作探究—实践延伸”的教学框架。该框架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个人梦想,培育责任意识与价值认同,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课中,蒋吉老师围绕《我有一个梦想》展开教学。她以“梦想信件”为情境主线,通过 “梦想视频分享”“未来职业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畅谈个人理想,探讨梦想与社会需求的关联。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绘制 “梦想实现翅膀”,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坚持与努力的意义,在思辨中深化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认知,课堂氛围热烈,情感价值目标有效落地。

       课后答辩环节,张爱媛老师针对抽到的“AI 在课堂改进中有哪些作用?”一题,从精准学情分析、动态反馈支持、资源智能整合三方面展开阐述,展示了技术赋能课堂的前瞻思考。


四年级语文组

四年级语文组由张爱媛、郭瑶、周黎娜三位老师代表参赛。

       张爱媛老师解读了四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设计,强调通过名家动物散文学习,提升学生表达对动物情感的能力。设计了“动物朋友风采展”投稿活动,通过进阶任务和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达成阅读目标,提升素养,实现生命教育主题。

       接着郭瑶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白鹅》。郭老师围绕白鹅的“高傲”,从鹅的步态、吃相入手展开教学,穿插多种精彩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郭老师从关键词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 “明贬实褒” 的写作方法。整堂课师生互动积极,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显著。

       周黎娜老师在课后提问环节回答了“关于AI大数据分析如何改进本节课开放性问题设计”的问题。她从思维深度、应用迁移、兴趣和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体现了团队对教学改进的积极探求和实践。


音乐组

音乐组由张灿、万虹淋、袁语昕三位老师代表参赛。

       张灿老师在课前陈述环节,以《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曲创造力策略研究》为主题,介绍了音乐组在前期课例研讨中,以学历案为基础,结合学习目标和活动设计,利用观察量表提升课堂效果,并通过研究讨论形成并应用了相关策略。

       万虹淋老师以《我是小音乐家》为课例,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课程以“虚拟音乐会”为情境主线,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参与乐器音色识别、歌曲学唱、动作模仿、歌词创编、乐器制作和音乐会表演等环节。这种情境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制作卡祖笛的环节,将音乐与生活实践结合,融入音乐美术的学科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袁语昕老师在课后答辩中,根据课堂实践和观察记录,说明了如何通过特定的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金石杯赛课活动,融合AI技术赋能课堂观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更搭建起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为教研改革注入智慧动能,精准推动金马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图文:各教研组

编辑:陈宇瀚

一审:张燕明

二审:张琴

三审: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