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课,不能少!

     2020年,《开学第一课》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张文宏等抗疫英雄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战“疫”故事来,再一起聆听这难忘的“第一课。

    

这一课,关于“担当”

“一个也不能少!”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向武汉“逆行”的身影诠释着一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敢医敢言,提出该病存在“人传人”现象。之后的武汉,用整整76天,换来了让全中国少感染至少70万人。通过这次战“疫”,钟南山感慨:“敬畏生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堂课教给大家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跟有些国家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

  在全国4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既有钟南山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不乏众多“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医务人员面对疫情,表现出了青春的勇气与担当。其中,仅北京大学就派出了428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35岁以下的有282位,最小的年仅23岁。吴文芳作为其中一员,刚到武汉时,在车窗上写下八个字:“武汉加油、人民必胜”。面对未知的挑战,她用这八个字鼓劲自己、激励战友。从那一刻起,他们下定决心,一定竭尽全力打赢这场硬仗。年轻一代的援鄂经历让钟南山深感欣慰,他说:“在抗疫这一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在未来需要的时刻,老一辈的医务工作者和年轻一辈的医务工作者,全员报到,一个都不能少。”

这一课,关于“团结”

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


      今年年初,武汉高三毕业生付巧感染新冠肺炎后住进了方舱医院。自己和家人感染,又高考在即,付巧有些焦虑,但无数的爱温暖了她。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方舱医院里的医生特别为她清理出课桌;援鄂医生刘进鼓励她用画笔描绘梦想;知道付巧的故事后,远在辽宁沈阳的80岁退休教师杜仲方还专门为她整理了专属数学课本寄给她。付巧说:“谢谢你们,帮我搭建起了‘梦开始的教室’,让我能向着梦想继续前行!”
     不仅患者需要帮助,当时武汉的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讲述了他印象最深刻的事。2020年那个特别的除夕之夜,一通紧急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紧急通知,解放军3支医疗队,陆海空450人组成的医疗队已经集结完毕,将搭乘军用飞机,3小时后抵达武汉!”
 “神兵天降!”张定宇用四个字,形容当时的心情“在我们在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这种帮助,让我激动不已。这是我在大年三十,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
也是给武汉送来的坚强支援!”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毛青也来到了《开学第一课》的现场。在他看来,除夕夜奔赴武汉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不是“逆行”,而是冲锋。“如果把这一次战‘疫’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当时武汉就是战场,我们是往战场冲!”
       两位曾并肩作战的战友重逢,他们没有拥抱,也没有握手,而是笑着伸出了胳膊互相击肘——用抗击疫情期间最常用的问候方式,表达着重逢的喜悦。张定宇和毛青用他们的故事证明:有一种冲锋叫誓死不退,有一种凯旋叫悄然撤离。
       对广大青少年来说,这场战“疫”必然会成为人生中难忘的一堂课。它让我们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担当”的力量,懂得“团结”的珍贵。经过这场洗礼后,我们定能变得更加勇敢与坚定!